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散文 > 短篇散文 > 散文阅读网4篇

散文阅读网4篇

时间:2018-06-21 来源:短篇散文 点击:

【www.xjwk.net--短篇散文】

散文阅读网篇(1):阅读一片枫_散文1000字


终于,它挣脱了枝的束缚,在寒风中划出深秋最美的弧线,静静的落到了初冬萧索的大地上。
那是一抹红,一抹枯萎的红。
冷风带着冬的讯息,吹落了枝头片片枯叶,吹走了湖面群群大雁,吹得路上的行人穿起了大衣,加快了步伐,吹得这平日里就不热闹的宝石山愈发得冷清。
从后山拾级而上,没有都市的喧闹,没有飞扬的尘土,有的只是细雨过后泥土散发的淡淡清香。深秋初冬的气息在山的空气中弥漫。踩着满地沙沙作响的枯叶,慢慢来到了山顶。
一棵红枫树。它就这么自然却又突兀的来到了我的面前。它红的并不张扬,事实上正在枯萎的它泛着和城市天空一样的灰色,然而和四周的景相比,它依旧是耀眼的,让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它。
它正在和秋作着最后的诀别。一阵寒风吹来,三五片叶慢慢地落了下来。然而冬天似乎对于它和秋的依依不舍有些不满,于是又派一阵冷风过来催促它。一片叶在枝头颤动,似乎不愿离去,用它那瘦弱的细枝与冬作着最后的、毫无疑义的抗争。终于,冬用无情的风将它吹落,它划着美丽的弧线,静静的落下了。
我走上前去,拾起了方才落下的那片枫叶。它的红带着绝望的死灰色,如同一个万念俱灰的老人,望着自己渐去渐远的故乡,慢慢闭上了眼。手指慢慢地沿着它的叶脉划过,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叶脉仿佛刻下了它一生的故事,让我细细品读。我读出了它初春绽放时的喜悦,读出了它盛夏成长时的期待,读出了它深秋怒放时的凄美,也读出了它初冬凋零时的落寞。它的一生。
读过无数赞美落叶的文章,说它们“化作春泥更护花”,说它们伟大,说它们无私,更有甚者说它们不忘本,叶落归根,去滋养曾经哺育它们的根。
然而阅读这片枫,我却有另一种感受。
它最后的诀别是多么的不舍啊!它并不想离开,于是它挣扎着,与冬风抗争着,然而它输了,它终究没能战胜自然和时间,落下了。
我曾嘲笑过落叶树的软弱,嘲笑它们不如常青树一样在冬季依然枝繁叶茂。然而当时就有人打击我说,那时自然界的规律,并非叶子它们自己可以改变的。
我沉默了。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都认为人定胜天,总相信一切的努力总会换来回报,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没有改变不了的事情。然而生活总是用一盆盆冷水将我们曾经的热情和雄心壮志浇灭。于是我们沉默了,我们怀疑了,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徘徊了。我们不相信命运,但是生活却总是和我们开着玩笑。我找不到答案。
然而今天的这片枫叶不正回答我了吗?
纵然我们最后并没能改变结果,然而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得到了那条最美的弧线。
拿着这片让我读出答案的枫叶,我转身了,再次投入了那个叫做生活的战场……

散文阅读网篇(2):生命花开的时刻_高中优秀散文5篇


生命花开的时刻_高中优秀散文800字
我不知道该不该羡慕流云,在自由的天空中变换精彩的一生;我不知该不该渴望归隐,在绝尘的山巅上倾听日出天籁;我不知该不该不舍人间,在纷乱的红尘里演绎悲欢离合。
我该是自由的,在繁华的街边,一行翠柳下驻足,抚摸坚硬凹凸的树皮下的柔情似水的灵魂;我该是快乐的,在喧嚣的凡尘中,灵透的池水边,掬一捧积年的芬芳,异世的珍珠;我该是充实的,在燥热的下午,寻一处蝉鸣柳荫,翻开沉淀的思想,品味智珠妙语。
我不知道生命真谛。
潺潺的流水他知道。他在地下的暗河里流淌了千年,他用琉璃的心感受到大地从外界带给她的信息。在被从地下抽取上来的那一刻,他已了悟生命的妙语——随遇而安,即成方圆。
缄默的大地他知道。他见证了岩浆火海,地覆天翻。他把他的躯体锻造成奇绝的骨骼,完美的肌肤。他早已参透生命的真谛——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一个人有其为人的生命的时间,一朵花有其为花的生命时间,一块石头也有其为石头的生命时间。有些生命是跳动的是活跃的,有些生命是沉默的安静的,似乎他们从来没有生命,但实际上他们一样拥有瑰丽的生命,一样感受生命,一样像你我探求生命的真谛。
我想生命最开始是藏在一粒不知名的种子里的,我好奇他会长出花还是草或者是一颗树。渐渐的我忘却了他,但他并没有忘记这个世界。即使被忘却,依然成长,他不会因被忘却而抛弃自然所赐的神奇生命。
他可能被踩在泥土里,接受大地带来的温暖,吸收雨露阳光慢慢成长,舒展茎叶。当他开出惊世美艳的花朵时,我们回头看她,称赞他是如此美丽,如此名贵。却不知道,原来他就是被我忘却的那粒不知名的小小种子。
生命就是这样,在我们忽略他的时候让我们看到她的美丽。我们该是赞美生命的。当我们打开电视机,你看看多少人在为了救赎生命而担当,你看看多少人在为了挽留生命而坚持。
生命是美好的,对于每一个人。今天被遗忘,明天或许在后天被想起,。不论那天,生命在开花的那天,不就是被人记起的时刻么?
锦瑟流年_高中优美散文1000字
尘世纷繁。于时光倒映间,总有幕幕场景隐现。每每忆起,惟叹时间老去。
那年的我,刚入中学。同桌是位娇俏匀称的女生,名字叫菲。肤色光华,一头浓密乌亮的短发。性格直爽,聪慧简洁。因是家中幼女,加上家境殷实,家教威严,敏慧严谨于情理之中。记得,每天早上她拎着那高级紫色的类似于公文包样的书包,整洁齐静地上学。我们总能在门口相遇。她会盈盈笑着喊我名字,接着两个人牵手一直到座位上。
不予例外。好友之间,除了学习时间,私底下,我们亦是喜欢呆在一起。印象至深的,是每逢休假的下午,我们会花两毛钱,买一包杏肉,边吃边一道穿梭在小巷之中玩乐。
江南的小巷,深长婉转。通巷多,死巷少。曲径通幽,皆是户户住家。巷子虽窄,每户却也有院落。春天时,窄小的院井的砖墙处,会探出盛开的蔷薇,迎春。星星点点的鲜黄点缀着小巷的沉寂。那时,我们会踮起脚跟透过空隙去探寻,两人的细碎声总是引来开门人询问的眼神,随后便是神秘兮兮地对望,惊愕,再逃之夭夭。巷子里留下我们痴痴的笑声,还有被我们的双脚踏碎了的青草气息。
说起杏肉的味道,如今无疑已成奢望。甜甜的,酸酸的,便是年少的味道了。
第一次菲带我去她家是入夏时分。这样的季节对于女生来说,很是欢喜。可以扎高高的马尾,可以穿花边的裙装。也是转过巷子,来到她家的院落:径直走过十米的弄堂,眼前两排老式平房,这是他们家堆置杂物的偏屋。空置的居多。正屋则是一幢两层,古朴典雅的建筑。大门的木质异常坚硬与光洁。
入厅,桌椅均是实木质地,雕花纹理细致,做工讲究,古韵生香。印象至深的是她父亲的书橱,书类繁多。再看一眼灵气的她,自是心中分明:如雅的境地,滋生出古灵精怪的性情,聪慧过人又不失温善。年少就有自己的主张,这一点由始至终的欣赏,也是我至今无力企及的高度。有几次,我一心想着她姐姐的模样。听说样貌完全与她两样:肌肤白皙,齐腰秀发。后来见到,果真如此。似乎还有一颗虎牙。
温睦的场景,总是令人生羡。她家的院井,花草葳蕤。第一次吃茄子饼,或初次见到她祖母的时刻,都在那里。初见,目光尾随着她扭动身影,轻挪莲步,内心疑惑又惊叹。依稀的,还有祖母脸部的轮廓:是和善的眉目,岁月的痕迹雕琢在慈爱的脸庞。仿佛也是有缘,至此之后,我对老人,生出微微的挂念。突然发现:深刻的记忆来自于当时存在想象。比如:那个温暖午后对于祖母那双莲花秀足的联想。想着当时在她的小碎步里获得糖果和喜悦;而此刻可以联想更深:在辽远的时光里,她是否可以用灵魂去感知曾经的少年如今对她的惦念。
很是感叹:记忆的深度与广度,无可限量。如若允许,可以永久存在。某些事物,会被时光过滤;而某些,会日渐清晰。
秋想_秋日随笔散文700字
一年复一年,一季复一季,一月复一月…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仲夏末至,迎来初秋,微风悠悠扬扬的拂面而过,天上白云互逐竞跑,地上鸡鸭成群嬉闹,水中鱼儿灵动探头于水面,好一幅安静怡人的画面!
当粉嫩鲜红的果实一个个吊挂在繁茂的枝茎上时, 那诱人的果香,那醉人的满园丰收,可谓万绿丛中点点红!
当风悄然不息地吹送一丝丝的冷爽时, 那窗外,那马路边,那农舍,那山头,那湖边 … 点点泛着凉气,洒满整个神州大地!
当雨淅沥沥地下了一个个时日时, 那青草,那白杨,那瓜菜,那姹紫嫣红的花儿 … 被润得水灵处处散发着其娇俏可爱魅力!
岁月 在这个瞬变的秋里,是否我们会遗忘了什么, 是否我们会浪费了什么, 是否我们会失去了什么?我们曾自由欢呼着叫喊在操场上,不曾遗忘的豆蔻年华,我们曾天真地手捧着水做试验——无论我们的手指握着多么牢,抓得多么紧,水还会一样无情地渗流出来,不曾浪费的无尝时间.我们曾睁大着稚净的眼睛, 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做的试验, 不曾失去的宝贵知识.
在这个详和的秋里,我们珍惜了? 我们拥有了? 我们懂得了? 珍惜了我们同窗九年的难得的岁月沉淀的可贵情谊, 说一声珍重,道一声离别,愿你在以后一帆风顺! 拥有了我们同在一起的一切欢乐一切悲痛一切疯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啊!何时予与尔乐耶? 懂得我们由时间而累积由挫折而相持相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伯牙何时觅得另一子期?
思,我所寻也,虑,亦我所顾也。何能兼并之?
我们都在这个风微吹,雨微落的秋里,怀惴着另一份无比期待的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挚情谊;敞开揪紧已久的心,去觅找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一净尘土。
年复年,季复季,月复月,日复日,秋来夏去,岁月已成蹉跎。
阅读就是生活_关于阅读的散文1000字
阅读应该是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如法国作家夏尔路丹齐格在其著作《为什么读书》中写道:“阅读并非生活的对立面。阅读就是生活。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阅读不需要理由,阅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如空气、阳光、雨露,阅读是人类升华的必需品。
阅读需要分享,就如把快乐同大家分享一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爱阅读的心。每个月精读或泛读几本书,然后想想写写、写写想想,把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而有趣。当然,这样一来,阅读面和阅读量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开来,但却也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我知道自己不是阅读量最大的人,我也不用着跟别人比什么阅读量,阅读本来就是很随意的事情,自然而然,不勉强,但我会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关心书的人,有什么好书,我会尽量去关注它,去读懂它。我与书,形影不离。
阅读要习惯拿来就读,随手随心。如今紧张的工作压力,大家或者以没有时间、或以没有心情看书为由拒绝阅读。其实阅读是一瓶清新剂,给人舒畅而愉悦,给人静心、静脑,比什么静心口服液还有效。阅读不一定非得找个书房来读、来看,办公室里、公车上、洗手间里,每个地方都可以是享受阅读的地儿,除非是你不想读而找的借口而已。习惯拿来就读,不是要你读破万卷书,而是要你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一日三餐之后的第四餐。
阅读也可以不用那么专一,家里读一本、办公室读一本。白天上班空闲就看看,晚上花一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读读,这个是给自己的“任务”。一个月下来,读完基本是没啥问题的。这个月在读保罗路卡恩的《当法律遇见爱》、玛莎路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文学想想与公共生活》、李绍章的《世界之戒》三本书。《当法律遇见爱》是以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为样本,通过对《李尔王》主要角色的深入分析,论证了“法律与爱,不能彼此取代,而是相互依存这样一种观点;《诗性正义》则是通过对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分析,提出将文学想象、畅想、理性情感等作为培育人们的公正判断力的标准,进而让这种判断力更加具有人性的诗性正义;《世界之戒》则主要载入这位笔名叫土生阿耿的李绍章的一些杂文,对时下诸如世态炎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等现象进行讽刺和鞭挞,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呼吁和期待。《当法律遇见爱》和《诗性正义》这两本书都以小说为样本,进而对法律与文学这个命题进行跨学科的论述,读起来很有新意,给人好多启迪。《世界之戒》是该书的编辑送的,所以读起来会更加认真,读完还要写点感受,与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不然也对不起编辑的美意。
每个人都有一颗爱阅读的心。正如有位读书狂人绿茶说的一样“我每次的分享得到反馈,读者认为有参考价值,我就会很高兴,也感受了那种幸福和成就感”。把阅读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有阅读的快乐,也是一种开心的事情。想来,在读书人的世界里,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忙不忙,只要读一些书、看一些字、想一些人,就觉得很惬意、幸福。
书里有花悄悄开_关于书的作文700字
未曾乘兴游湖,却品味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
未曾登高望远,却领会过“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
未曾离家远行,却深味过“居人思客客思家。”的浓浓牵挂;
未曾体验爱情,却咀嚼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涩涩相思……
一切的一切,有太多的回味,太多的惆怅,太多的欣喜,然而一切都浓缩在书中。
书是明理知义的凭借。我喜欢读书,因为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知道了世间最珍贵的一个字——“义”。报效祖国的“义”可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牢记家国的“义”可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殷嘱托;一心为国的“义”可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难释重负。于是,从书中我学会来要明理知义,要报效家国。
书是浓缩的世界。只是一本本,一叠叠,却不知蕴含来多少的喜怒哀乐,又刻画出了多少种不一样的生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看到来宫廷得宠之人的浮华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看到了淡泊名利之人的恬适生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看到了为国赴难的军营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更看到了贫苦百姓的艰涩生活。于是,从书中我学会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而命运却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书是丰富气质最好的途径。“其气冲乎其中而溢出其貌,动乎其言,而现出其行,而不自知也。”读书就是一个养气的过程。“气”不同于美丽,它不是天生的,而必须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养成。前三十年的容貌是父母给的,那么后三十年的容貌则由自己获得。于是,我们将书作为最好的洗面奶,不断使自己充实,使自己美丽。
我不是翩跹起舞的彩蝶,能在花心伸展双翅;
我不是清凉澄清的雨露,能在花瓣上闪闪烁烁;
但我有书,在书的世界中,我感受到了春天,我可以感觉到梅香扑鼻,我可以看到鸟语盈窗。
书里有花悄悄开,嗯,真香!

散文阅读网篇(3):阅读那树_优美散文600字


 
如果有下辈子,要站成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题记
我在二楼,伴着那树。
一楼凝望着它粗壮的脚,或许读出了坚定的意志;三楼欣赏它摇曳的叶,或许读出了蓬勃的自信;四楼逗弄着它最高的芽,或许读出了它向上的勇气。而我在二楼,它把生机勃勃的树干慷慨地赠予了我。
秋雨绵绵时,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打进树叶里,泄露了季节的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北风萧瑟时,黑夜给了它黑色的眼睛,却偶然给我带来了光明。
冬日里放学时,夜未央。我斜倚阑干,目光却没了焦点。心里像有猫爪在挠,月考的失足,老师的训斥,繁重的课业,父母的唠叨,一股脑冲了上来,让人头晕脑。一抬头,虬劲的枝干蓦然勾去了我的心,清辉之下,它越发站得挺拔,枝干上的骨节清晰可见。带着几分战士的坚毅,穿着一身冰冷的盔甲,连月光也无法温柔它。风凛冽,呼啸着穿行,它咬牙颤抖着,却丝毫不向往迷人的温暖。旁边有树倒下了,它也曾几度被刮的弯腰,锐气却在这时迸发出来。枯瘦的手臂又有了金刚的力量。最妙的是,那轮弦月就安静地挂在它最细小的枝头,望去时,好像一只稚嫩的小手,不停的拥抱心中的梦想。
微笑在这时荡漾开来,我对它说:“我也想像你一样,在寒风中屹立不倒,顽强追求心底的理想,可以吗?”
又是春暖花开,那绿色像是在它身上生长,先是江南烟雨里朦胧的青翠,后来就像是在干柴上添了一把烈火,生长的愈演愈烈起来。等到浓郁的绿色缀满了朝气,翡翠般的蝉声蓦然响起时,夏天施施然降临。
我阅读它,心房里的树苗也在悄然长大;我热爱它,无声地教给我成长的真谛;我感谢它,染绿了我的青春韶华。

散文阅读网篇(4):散文读书笔记_《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600字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一)
读完朱自清的各种散文后,我认为他写的散文虽然表面上只是记叙一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旧时代的故事。可是,细细品味下,又可以发现隐藏在文中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时代背景,便可品味作者的意图。
个人认为朱自清的《春》描写得那么美好,那么恬美,那么快乐。他将春中的“东风”,“小草”,“树木”,“花朵”,“春雨”,“风筝”等等这些春天的景物,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活泼开朗,奋发向上,体现初春的美好。
文章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地写出了初春时的景色,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到了初春时的快乐气氛,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利用对春暖花开中花争相生长的景色,将春的那种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风的描写虽少但十分形象生动,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理酝酿。”将春风中的特点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连春雨,作者都将其写出一种意境美,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这一层薄烟。”“薄烟”就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抓住春雨细小的特点,还写出了美感。
写完了对春景的描写,作者又对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进行描写,“放风筝”,“赶趟儿”这些事件更加突出春天的希望。
最后,作者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不仅将春天的奋发向上体现出来,更显示了作者呼吁人们在新春之际,要各做各的一份事,不要止步不前。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二)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如身临其境,合上这本书,鼻孔里还残留着荷香,目光里还带着对荷的柔情,脑海里还浮想联翩,意犹未尽啊!
早就听说朱自清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直到我们课本上学到他的作品《匆匆》,让我深刻领悟了时间的珍贵,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恋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书,我便爱不释手,不肯放下了。
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大致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为主,具有非常浓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种主要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抒发了朱自清的个人感情。书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轮美奂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亲伟大无私、宽容的爱。还有《春》中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乞丐》,《儿女》,《佛罗伦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无穷。朱自清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过多的修辞以及惊心动魄的内容情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那清丽隽秀的文笔,一点也不做作,令人读起来觉得亲切朴素,深深打动着我的心,他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真挚情感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此外,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博物院》,让我知道了国内外的一些稀世珍品,知道了许多名人轶事,学到了许多历史及书画方面的知识。《冬天》,《绿》,《看花》,则让我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丰富了阅读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诚意》,《儿女》,《哀互生》,又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这篇篇清新优雅,如诗般的感人散文中,你细细品味出其中的美、爱、信念和智慧了吗?朱自清的散文是久盛不衰的永恒经典!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sanwen/40943.html

上一篇:优美的散文网1篇
下一篇:短篇散文摘抄2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