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名人名言 > 爱国名言 > 庵中晚思8篇

庵中晚思8篇

时间:2018-11-14 来源:爱国名言 点击:

【www.xjwk.net--爱国名言】

第一篇庵中晚思: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人物生平
  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
  陆游
  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
  朱宣咸中国画《陆游诗意图》
  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名号由来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佑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佑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取名定字。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

第二篇庵中晚思: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做人须有恒心

修身篇 致九弟·做人须有恒心【原文】沅甫九弟左右: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①,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孳孳②,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做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弟营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李希庵十二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又余有浙盐赢余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询,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饷项既不劳心,全副精神讲求前者数事,行有余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余生平坐无恒流弊极大,今老矣,不能不教诫吾弟吾子。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吾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复,金陵指日可克。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招奏事。九江亦即日可复。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若稍参以客气,将以鼓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营中哨队请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注释】①恒:即恒心。②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译文】沅甫九弟左右:十二日,正七、有十回,接到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定湘营已经到三曲滩,营官成章鉴,是武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弟弟可与他结交。来信说你意趣不在这里,所以干起来索然寡兴,这是大大不行的。凡人做一件事,便须全副精神去做,全神贯注于这件事,自始至终不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做这件事,想那件事,坐这山,望那山。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我生平犯没有恒心的毛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本应该留心诗字,却喜欢涉猎其他书籍,分散了心志。读性理方面的书时,又杂以诗文各集,使学习的路子歧异。在六部时,又不太用全力去办好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心治理军事,或者读书写字,乱了意志。这样,人老了,百事却无一成功。就是水军这件事,也是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弟应当以我为鉴戒。现在带兵,就是埋头苦干,尽心尽力,来求得带好兵的方法,日夜孜孜以求,日所思,夜所梦,除带兵一件事,一概不管。不可以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做州官县令,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走我的老路,百无一成,那时后悔也晚了。带兵的方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里说的各条,都要一一讲求。至于口粮,不要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信禀报。弟弟营中既然得了湖北局每月的六千,又得江西局每月二三千,便是最好的了。李希庵十二日来家,说迪庵想要帮助弟弟筹措军饷黄金万两。我在江西有浙江盐款盈余的一万五千两银子,昨天盐局派专人前来禀报询问,我嘱咐他解交藩库充当军饷,将来这笔钱,或者可以酌情解送弟弟军营,但弟弟不应该指明去要。军饷的事情既然不操心了,全副精神都集中在讲求前面讲的几件事,再有余力,就去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要过于爱惜;精神越用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这些都因弟弟说索然寡兴一句话,引发出来要你切戒的话。弟弟要以李迪庵为榜样,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以后,必有一番甜美的滋味出来。我生平没有恒心的流弊极大,如今老了,不能不告诫我的弟弟、我的儿子。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进步,亦山先生也请邓先生批改文章。亦山教书严肃,学生很怕他。我家说话随便行为不检点的老习惯,明年我在家当和两位老师一同改正过来。镇江、瓜洲,同一天克复,金陵指日可攻下。厚庵放任闽中提督,已去金陵会剿,准许他专折奏事。九江也指日可复。大约战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束。贤弟勉之。我开头,弟弟完美地结束它,实在是我对你的殷切期望。如果稍微参杂一点客气,将会败坏志气,就不能为我争气了。营中哨队那些人,士气还旺盛吗?下次请在信中提到。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三篇庵中晚思:名家名篇:欧阳修

  人物评传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而孤,有贤母荻杆画地育教。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令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以景抒怀,平易流畅、委婉曲折。苏洵《上欧阳内翰书》评其文为“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其诗主要有《食糟民》、《南獠》、《生杳子·无夕》、《画眉鸟》、《戏答元珍》等,意境别颖,清丽秀美,耐人寻味。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评:“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其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传世名篇
  朋党论
  【题解】
  见《欧阳文忠公文集》。此乃奏章,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时夏竦、吕夷简因欧阳修等弹劾而先后罢相,范仲淹、韩琦、富弼执政,史称“庆历新政”。夏竦等攻击范仲淹等为“朋党”,亦牵涉作者。作者时在谏院,因上此章。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

第四篇庵中晚思:放手也是爱_3000字

  (一)
  夜来一场清雪,让整个运城都披上了一层雪毯。登上高处,远远望去,天地相接,一片银装素裹。微风拂过,花树上的冰屑就纷纷飘扬起来,轻灵地打着旋儿,落尽白玉梅那雪白的貂皮披风里。
  白玉梅打了一个寒噤,不由自主地裹紧了披风。正是春寒料峭的早春,穿着棉衣还是觉得挡不住透骨的寒凉。尤其是忙碌了一天,回到空荡荡的后宅里,面对着满屋死气沉沉的雕梁画柱,一点愉悦的感觉都没有。
  玉梅常常想起姐姐在的时候,家里热闹的情景。那时候,大自己16岁的姐姐常说:“我的玉梅天生丽质,一定要好好学习女红和琴棋书画,将来姐姐给你选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要让你一生荣华富贵。”而自己就会羞得跑开,姐姐在身后开心地笑着……
  玉梅也想起了独自住到水月庵后山里的云洛。洛儿是姐姐的女儿,比自己小5岁,也是闭月羞花的容貌。要不是后来的事,此时只怕也早出嫁了。可惜……
  已经两个月了,玉梅已经去了多次,无论怎样劝说,那孩子就是不肯离开后山。玉梅派去伺候她的家丁,也让她赶了回来,只留下她从小贴心的一个小丫头。
  可是玉梅怎么放心两个弱女子留在荒山野岭呢,不说野兽出没,就是盗贼横行的世道就够人担心的了。要是洛儿有个好歹,自己怎么对得起姐姐呢?
  玉梅后悔不该和洛儿发脾气,应该再耐心一点。
  两个月前,玉梅让洛儿随自己去检视各处的绸缎庄和银号。洛儿又因为自己脸上的疤痕,不肯随她去。她一时心急,就狠狠地说了洛儿。她告诉洛儿:“人活着就要自强,就要面对一切。既然老天爷决定让你死里逃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一种考验。你这样自暴自弃,怎么接手你爹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人美不在外表,要看心灵,看作为。你这样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五年来,玉梅在一片凄惨境遇中接手姐夫的所有产业,只待作为姐姐、姐夫唯一继承人的洛儿能够独立处理事务,就离开这里去寻找曾经的最爱。玉梅辛苦地操持着这个家,一年之后,终于还原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只是家里萧条多了,洛儿也让她伤透了脑筋。
  玉梅还在往事中沉溺,一名家丁兴匆匆地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二小姐,好消息,有一个人揭榜了。”玉梅听到了,只是淡淡地说:“带他进来吧”。
  自从洛儿脸上有了伤疤,玉梅就开出高价招聘神医。头几个月一直是门庭若市,但前来一试身手的人都被洛儿暴躁地赶了出来。渐渐地,很长时间都遇不到一个揭榜的人。玉梅那种求医若渴的心也逐渐冷却下来。
  玉梅知道,要是想治好洛儿的疤痕,首先要治好她的心病。可是她已经自闭了很久,希望渺茫。
  一阵脚步声传来,玉梅放下手中的茶杯,向门口看去。进来的是一个身穿素白长袍,玉树临风的少年公子。玉梅望着那张棱角分明,闪着捉摸不透的光芒的大眼睛愣住了……怎么会是他——紫夜?
  (二)
  玉梅在梦里无数次梦见过与紫夜相见的情景,只是没有一次是在这样的场合下相见的。
  那是二年前的事情了,自己带着6个得力手下,去代城查账。玉梅和丫鬟坐着一辆华丽柔软的马车,其他人共坐一辆大车。因为临时决定去那里新建的、据说很灵验的寺庙为洛儿求了一支签,错过了黄昏时就能赶到下一个投宿客栈的时间。
  暮色四合的时候,车子行到一个两边都是高山,而且杂草丛生的地段。随从的护院武师都暗暗握紧了手里的家伙,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就快到坦途了,大家刚松了一口气,忽然听到左边的草丛里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大家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假装没有听见。闭眼养神的玉梅也听到了,心里斗争了一下,还是恻隐之心占了上风,于是让车夫停下车,叫过来两个武师,让他们小心地走过去瞧瞧。
  救回来的这个人就是紫夜。
  他的前胸鲜血淋漓,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幸好受伤的地方偏离心脏一点,要不就是神医恐怕也回天乏术了。还好武师们都有上好的刀创药,先帮他止了血,包扎好,放在玉梅的马车上,三更的时候终于赶到预定的客栈。连夜找到了那里的一个治疗外伤很出名的大夫看病开药,三天后,紫夜终于脱离危险,捡回了一条命。
  紫夜告诉玉梅,自己一家惨遭灭门,他是被仇家追杀才受伤的。他一路风餐露宿,还是在那座山前被仇家派来的剑客截住。虽然从小学了一些功夫,却敌不过对方凌厉的攻势,被一剑刺伤,最后支撑不住晕了过去。也许是那个剑客认为他已死,就把他扔到了杂草丛里。他刚苏醒,就听到了马蹄声,赶紧用微弱的声音呼救。
  玉梅想问紫夜当初为何不辞而别,害的自己日思夜想。可是出口的话却是:“你来这里做什么?”
  紫夜扬了一下手里的红榜,微微一笑:“我来治疗云小姐的病呀!”
  玉梅愣了一下,没听说过紫夜会治病呀。但是想想相处的三个月里,为了紫夜好好养病,刻意的不提起他的生活,也就不知道他是以何为生的。心想死马当活马医吧,兴许管用呢?于是说:“你要做好准备,不但挣不到银子,可能还会被不知何物砸得头破血流的回来。”
  紫夜从容的笑着说:“不怕,我有办法让云小姐接受治疗的,而且还有把握一段时间后会药到病除。”不知为什么,一丝不安爬上了玉梅心头。
  (三)
  不知道紫夜用了什么方法,洛儿搬回了原来的闺阁。她问紫夜是怎样做到的,紫夜笑而不答。去问洛儿,洛儿也沉默。玉梅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又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好在洛儿回家了,自己不用再担心她的安危了。
  紫夜的医术果然高明。经他调制了一段时间,洛儿脸上的伤疤明显变淡,看上去不再狰狞可怖,性情也慢慢温和起来。
  玉梅每天去看洛儿,都能感到些微的变化。洛儿逐渐恢复了往日活泼的性情,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
  玉梅长久以来的压抑心情一扫而光,欣慰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洛儿轻轻地抱住她的肩,愧疚地说:“小姨,这几年你辛苦了。我要快快地好起来,不会再辜负你的期望。我们齐心协力把生意做好,还要查出是谁害了我爹娘,好为他们报仇。”
  玉梅用手帕擦去洛儿眼角的泪滴,开心地点了点头。
  洛儿真的是天生的美人胚子,杨柳细腰,肌肤如同绸缎一样细腻光滑。鹅蛋脸,柳叶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勾魂夺魄的神采。只是一道两寸长的伤疤斜插在右脸颊上,破坏了五官的协调,使得精致的小脸显得有些狰狞。毁容的事情,无论放在哪个曾经拥有过花容月貌的女孩子身上,恐怕都会想不开的,何况从小就娇生惯养的洛儿呢?自然接受不了双重的打击……
  墙角黄金兽里的紫檀香氤霭散开,玉梅的思绪也随着蒸腾起来。
  玉梅想起七年前,姐夫去江南采购,回来的时候偶然得到一件稀世珍宝。那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夜明珠,据说来自天涯最北端的海域深处。晚上拿出来,不但屋子可以亮如白昼,还可以对人的疾病有神奇的疗效。因为宝贝的神奇作用,天下很多人都想得到它,传说还为此掀起过血雨腥风地夺珠大战。
  云老爷把夜明珠放到了密室,开启密室的机关只有他和姐姐知道。玉梅是去找姐姐赏花的时候,不经意地在门外听到的。姐姐告诉自己要是被外人知道了这件事,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所以云家加强了防范,对外一直否认得到了夜明珠。一些闻风而来的盗贼,即使摸进云府也是无功而返。慢慢的,寻珠热平静下来,家里过了两年太平日子。
  五年前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幸降临了。玉梅前一天去了城外水月庵,替教授自己琴棋书画的师傅超度亡魂。因为要七天,就住在水月庵里,因此躲过了一次劫难。
  闻讯归来的玉梅面对着姐姐和姐夫冰冷的尸体吓傻了,一口闷气没上来,晕了过去。仆人们想起老爷夫人平时的宽厚和善,也纷纷落泪,一时之间整个宅子都被愁云笼罩了。当管家和奶娘含着眼泪把晕过去的玉梅弄醒的时候,玉梅抱着奶娘嚎啕大哭。
  奶娘一边落泪,一边说:“二小姐,你要保重呀,老爷没有直系亲人了,就你和洛儿小姐。她还是个孩子,这个家以后就得你做主了。你要挺住呀,要保住基业,才有能力给老爷夫人报仇呀。”
  玉梅此时才回过神来,赶紧问:“他们是怎么死的,洛儿在哪里?”
  奶娘含泪说:“老爷和夫人去小姐房里看昙花,回来时听到小姐书房有声响,老爷推门进去,被一个黑衣人一剑刺中心脏,可怜老爷刚喊出一句快跑,喊人抓贼,就死了。夫人听到老爷的叫声,扭头往回跑,高喊快来人抓贼呀,洛儿小姐也跑下楼来,看到另一个贼的剑要刺向夫人,急中生智,抓起一把土朝刺客扬去,嘴里喊着:“看暗器”,贼闪到了一边。从屋里出来的贼,顺势一脚把洛儿小姐踢了出去。”
  奶娘抹了一把眼泪继续说:“洛儿小姐倒地的时候,脸正好撞到假山上,反弹回来的时候,右脸被花架的铁钩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当场晕了过去。两个贼撵上夫人和丫鬟,把她们杀了,然后在家丁的呼喊声中从容不迫地逃离了现场。管家赶紧找人给你送信,我们把洛儿小姐唤醒,小姐看到老爷夫人的尸体又哭晕了过去。现在家里都乱了套了,都等您回来拿主意呢?”
  玉梅咬了咬牙,擦掉眼泪,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她先去看了洛儿。洛儿一夜之间形神憔悴得厉害,眼睛浮肿,精神恍惚,右脸上被白布缠裹着。洛儿见到玉梅,紧紧地抱住她,哭着说:“小姨,我现在就你一个亲人了,你千万不要离开我。我们一定要抓到凶手,为我爹娘报仇。”玉梅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清点物品的时候,玉梅吃惊了。家里什么东西也没少,唯独少了那颗夜明珠。可是那颗夜明珠只有三个人知道,姐姐和姐夫显然不会说,而自己在一次酒醉后,只对一个人提起过。难道会是她……
  玉梅以云家唯一继承人云洛年龄尚小,以代理的身份接手了云家所有的生意。为了振兴家业,玉梅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只有忙碌的时候,才会忘掉失去亲人地痛苦……
  (四)
  洛儿摸着脸上已然淡化的疤痕,望着镜子里给自己梳头的玉梅问:“小姨,你说紫夜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么?”玉梅心里咯噔了一下,没有回答,只是紧张地问:“他向你提亲了?”
  洛儿羞答答地说:“没有,是我讨厌现在这个样子,摔东西的时候让他碰见了。他戏笑我是着急嫁人了,我一着急脱口而出,好的这么慢,等到能嫁的时候都成老姑娘了,谁还要呀。”他在身后说:“没人要,他要。”
  看着洛儿幸福的样子,玉梅知道洛儿动了春心。可是现在洛儿很依赖紫夜,至于对他百依百顺。要是现在说紫夜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人,那洛儿不知道还会变成啥样子呢?
  玉梅曾经问过紫夜为什么当初不辞而别,紫夜没有回答,因此她的不安更加多了。
  玉梅一夜未曾好睡,天亮时看着镜子里的熊猫眼,正在感叹岁月蹉跎,物是人非的时候,丫鬟跑进来,说洛儿小姐正在拷打一个下人呢。
  来不及细想原因,玉梅赶紧走出屋子,来到前厅的院子里,看见立柱上捆着平时爱嚼舌头的王婆。洛儿手里拿着一根藤条,凤眼里似乎要喷出火来,藤条夹带着着风声抽打着王婆已经皮开肉绽的上身。王婆不断地的哀嚎着,洛儿还是不肯停下。
  “住手”,随着话音,一道灰色的身影快速跑向洛儿,并夺下了她手里的藤条。原来是紫夜闻声来了。
  望着紫夜愤怒的眼神,落儿委屈地说:“谁让她说我们坏话,还让我听到了”紫夜缓了口气说:“不管说什么,也不能打死人呀?”
  “可是她咒我好不了,说你是贪图我的钱财;还说有人看见你和小姨在一起搂搂抱抱的。”
  紫夜波澜不惊地说:“舌头长在别人嘴上,清者自清,就让他们说去吧。只要你相信不是真的,就好。”
  洛儿撅着嘴说;“我当然不相信呀,可是,我不喜欢你和任何女人在一起。”
  紫夜轻轻揽过洛儿肩膀,一边拥着她向花园走去,一边示意管家放了王婆。
  玉梅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心想要是紫夜能管束住洛儿受伤后变得暴戾多疑的性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自己是否能遗忘以前呢?
  (五)
  王婆没有说错,自己确实和紫夜倾情相拥过。
  救醒紫夜以后,只在那个客栈停留了三天,玉梅就带着他回到运城。只是没有带回家,而是把他安置在自己为师娘买的的幽兰小筑里。每天忙完手头的事情,都会抽空去看看紫夜。一来二去,两个人都被对方的才品折服,暗生情愫。
  紫夜的温柔和英俊,让22岁的玉梅敞开了心扉。自从姐姐和姐夫过世之后,玉梅一改柔弱的外表,内心的刚强充分表现出来。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铁腕巩固了生意场上的地位,面对络绎不绝的提亲婉言谢绝,言说不到洛儿成人不会考虑个人婚姻。
  记得那是一个月影婆娑的晚上,两人相约在幽兰小筑的花园相见。天上的星星闪跃不定,一对璧人情意绵绵地对视着。紫夜将她紧紧抱在怀里,轻轻亲吻着她的额头,问她可愿意等自己报了灭门之仇后,同他归隐山林,去过桃花源的日子。她说:“现在不行”。
  紫夜问为什么?她刚要解释,恰好二个仆人匆匆赶来,他们赶紧分开。仆人交给她一封信,她打开看完,只告诉紫夜等自己回来,就匆匆离开……
  玉梅去做了另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认识紫夜之前,玉梅就认识了一个叫做出尘的外地女子。出尘是玉梅出外游玩的时候碰上的,当时正在卖身葬父。玉梅被她的孝心感动了,又想到府里正好缺一个丫头。就先斩后奏地买了回来,姐姐就把她分来伺候自己。梳洗后的出尘是明艳动人的,办事也机灵可爱,玉梅渐渐地就和出尘越来越贴心了。
  一个中秋节,全家开心地庆祝之后,回到闺房,出尘又撺掇着和玉梅猜拳行令,输了的喝酒。倒霉的是,玉梅总输,又喝了不少女儿红。出尘也醉醺醺地和她闲扯着天下的奇珍,最后玉梅提到传说中的夜明珠就在姐夫手里。出尘不经意地说:“那可得藏好了,要不还不得被贼惦记着”。玉梅得意地说:“谁也不会想到那颗夜明珠就在洛儿书房的桌子下面的密室里”。
  酒醒后的玉梅后悔自己说的话了,反复叮嘱出尘千万不要说出去。出尘信誓旦旦地保证,绝不会出卖小姐。
  可是一个月后,出尘失踪了。玉梅惴惴不安了很长时间,有意无意地提醒姐夫加强警戒力量。后来看没有什么事,也就遗忘了这件事。
  直到姐姐和姐夫惨遭杀害,自己发现夜明珠不见了,才想到可能是出尘出卖了自己。果然,不久之后,一个叫梦蝶的妖艳女子找上门来了。
  那是一个午后,梦蝶让玉梅屏退左右,说只要玉梅答应帮她做一件事,就告诉玉梅,她的姐姐和姐夫是被谁害死的。玉梅说:“让我做杀人的事情我可不做”。梦蝶说:“代城刘兰舟家招聘歌姬给老夫人做寿,只要你把我介绍给他家就行。我见过风流倜傥的刘兰舟,可是我是烟花女子,没有身份,无法接近他。我只想过好日子,不会害他家的。”玉梅知道刘家是武术世家,一个弱女子也兴不起什么浪,就答应了。
  梦蝶去刘家之前,交给玉梅一个小册子,并且说:“自己也是花钱买来的那本册子,如果自己有什么意外,这件事就会有人告诉给云洛。还说,要是云洛知道是玉梅间接害死了她的爹娘,云洛一定不会听她的话了顺利长大,甚至会疯掉的。”
  玉梅见册子上面写着:是白玉梅说出了夜明珠的藏匿之处,然后不甘心做下人的出尘带着秘密逃离了,并且以高价把秘密卖给了东瀛忍者。那个杀死白玉梅姐姐和姐夫的人就是东瀛忍者,他已经带着夜明珠回东瀛了。玉梅心痛如绞,可是又无计可施。
  洛儿自从脸上的疤痕影响了容貌之后,一直郁郁寡欢,脾气开始变得暴躁易怒。要是让她知道了真相,那自己一死谢罪事小,可是洛儿就没有人亲人照顾了,面对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刚刚稳固的生意也会消亡,那就更对不起死去的亲人了。
  (六)
  自从紫夜以大夫的身份出现之后,玉梅就觉得心神不宁,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会发生。
  玉梅处理完每天必须处理的账务,信步来到洛儿闺房。隔着窗子看见紫夜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正用指甲一点点的抠出来药膏,然后均匀地涂在洛儿的脸上。洛儿仰着头,花痴一样地看着子夜,一只手已经要摸上那张自己魂萦梦牵了几年的脸了。
  玉梅心里忽然酸酸地难受,快走了几步,嘴里说着:“还是让小姨来给你上药吧?洛儿害羞地缩回了手。紫夜没说话,只是把盒盖关上之后,才把盒子递到玉梅手里。玉梅拿过来,用长指甲抠出一点抹在紫夜没有涂过的疤痕上。还没涂抹几下,洛儿就捂着脸,大叫疼得厉害。
  紫夜拿开洛儿的手,看了一眼说:“是中毒了”。他转身,冷冷的对玉梅说:“你的心怎么这么狠呀?已经害的洛儿没有爹妈了,还要害她一生活在丑陋里么?”然后又对洛儿说:“我要说的秘密就是:是你的小姨说出了夜明珠的秘密,害你没了爹娘,害你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洛儿愣了片刻,就歇斯底里地喊叫着把玉梅赶了出来。
  聪明的玉梅站在梅花树下呆呆地想了很久,才弄明白,那个盒子是紫夜交给自己之后出的错,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是紫夜关上盒盖的时候下的毒。自己当时还以为是紫夜不忘旧情,自己突然出现而导致的慌乱呢。原来是设计好了,等自己上钩呢。玉梅就站在远处等紫夜,心里想不透他为什么要揭露自己,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直到太阳下山,紫夜才慢悠悠地踱了出来。紫夜的眼睛里有着幸灾乐祸的光芒,玉梅的心冷到了冰点。她泫然欲泣地问:“你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应该问你自己呀?你为什么把一个妖精送到我家?那个妖精用媚术把我大哥迷得神魂颠倒,还鼓捣我哥休妻灭子,搞的众叛亲离,最后被仇家钻了空子。可怜我一家20多口人都死于非命,那个该死的狐狸精却跑了。我几次追杀她,都让她狡猾地溜掉了。我也因此被仇家发现,因此那日才会遇上你”
  玉梅喃喃说道:“原来你就是刘紫夜。我没想到梦蝶心肠那么歹毒,要是知道,我不会介绍她去你家的。”紫夜恨恨地说:“我原来以为你是我可以携手一生的爱人,可是当你匆匆离去后,我怕你遇到危难,一路尾随,竟然发现你和那个狐狸精见面,还给了她一笔钱。原来是你们合伙害得我们家。现在你也尝到刺心的痛了吧?”
  说完这些话,紫夜不再听玉梅解释,冷笑着大步离开了,留下玉梅在寒风中瑟缩,悲伤。玉梅清点着往事,原来误会已然越来越深。
  玉梅与紫夜相约的那夜,当玉梅看了仆人送来的信,撇下一腔柔情的紫夜匆匆离开,就是梦蝶带来了新的消息。梦蝶的信中说:“如果想知道那个东瀛武士现在住在哪里,就再给她两千两金票。玉梅报仇心切,就照梦蝶的吩咐做了。梦蝶收到银票,给了她一个地址就走了。等到玉梅回来的时候,发现紫夜不见了。虽然派人多方打听,还是没有消息。
  玉梅失落了很久,后来想通了,自己要等着洛儿长大的时间太久了,没有理由让紫夜一直等下去。也许紫夜离开是一件好事。玉梅开始有意识地遗忘相处的点点滴滴。
  回来复命的人还带回来另一个消息,代城的刘兰舟一家20多口被一夜灭门。听说只有平时精研医术的三公子刘紫夜因为外出给人看病幸免于难,可是却没人知道刘紫夜去了哪里。
  (七)
  三日后,云府张灯结彩,却是异常冷清,只有大红喜字在风里张扬。
  玉梅一身素装,精致的五官一片祥和之气。今夜,就让自己与紫夜有个了断吧。
  当洛儿让管家发出文书,召集所有管事的到齐之后,玉梅就知道洛儿与自己生分了,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卸下来了。玉梅拜托管事们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洛儿,只是对洛儿要与紫夜成婚的决定表示不赞同。洛儿冷冷的说:“看在你教养我的份上,我不计较叫过去的事情了,只是从今以后我的事情不要你管了。”
  玉梅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思考:紫夜为什么非得要娶洛儿,还自愿做上门女婿呢?是为了钱财么?以他的秉性不是贪财的人呀?是为了洛儿的美色么?洛儿的疤痕还没有彻底消失,不必急于一时的。既然紫夜把仇恨记到自己头上,不会只是让自己伤心就会罢手的,他究竟想做什么呢?
  玉梅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紫夜是想利用婚宴召集所有云家的亲朋故友,然后彻底全歼,这样才会抵偿他心中的恨意。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玉梅已经在厨房验出了喜宴的酒里面都有毒。于是用蒙汗药迷晕了洛儿,派人收拾细软,把她捆好送到了幽兰小筑,并且给仆人们放了一天假,只是让他们布置完喜堂之后,天明时悄悄一个个地离开,并且让他们第二天去幽兰小筑听洛儿小姐吩咐要做的事。
  吉时已近,玉树临风的紫夜出现在大门口。玉梅粉面含笑,高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时间要来得晚呀?”
  紫夜望着空旷的庭院说:“人呢?都到哪里去了?”玉梅微笑着说:“错误是我酿成的,我怎么会给你伤害无辜的人的机会呀?我只是不明白,你是怎么知道我被出尘用酒灌醉,而且还把夜明珠的秘密告诉她的?”
  紫夜说:“那夜,你给了梦蝶一张银票就走了,我跟着她到了无人的地方,怕她再使用诡计逃脱,就捡起一块石头快步上前,趁她回头的时候,打在她的太阳穴上。那个坏女人挣扎了几下,就死了。我在她身上找银票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小册子,那小册子上写着你的事呢。我为自己的有眼无珠后悔,可是我还没有完全恢复,甚至没有勇气与你见面,所以拿着你的银票回家重整家业。当我整理好心情,就利用揭榜的机会来报仇了。”
  玉梅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幽怨地说:“你可知道我失去亲人关爱地痛苦?我独挑大梁地压力?姐姐、姐夫如同我的爹娘一样疼爱我,我怎么忍心害她们?如果姐姐活着,我不会活得这么累。我不需要努力,一样会有丰厚的嫁妆,哪会混得连心爱的人都不能拥有的地步。我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骗的,都是身不由己的,你可会相信?你可曾从我的角度想过问题?”
  (八)
  紫夜被玉梅问的愣住了,是啊,自己从来就没站在玉梅的角度想过问题。仇恨让自己睡失去了冷静。自己忘记了相处的几个月里,玉梅那些来自于真心的善意。她开粮仓赈济灾民,捐银子兴修水利,同行业里卖的是好货,开的是低价……
  紫夜正踌躇的时候,忽然看见竿影显示已到拜堂的吉时,立即上前拉起玉梅就向院子外面跑。可是已经晚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为了彻底消灭云家,他前一天夜里就埋好了炸药,安排人在拜堂的吉时点燃炸药,只是没有说自己会陪着玉梅一起死。
  在要跑出大门的时候,门上的横梁落了下来,眼看就要砸到紫夜身上,玉梅使劲一推,把紫夜推倒了,自己趴在了紫夜身上。
  当赶来的人们扑灭大火,找到他们的时候,玉梅已经香消玉殒,只是嘴角还带着微笑。紫夜一直昏迷不醒,两天后才悠悠醒来。当紫夜醒来的时候,不会说话了,呆呆傻傻的。问他什么都摇头,好像把所有的事情都遗忘了。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已经恢复美貌,锻炼得干练、精明的洛儿带着吃食来到水月庵的后山,四周林荫茂密,鲜花盛开的空地上,一座新坟矗立着。一个背影颀长,身穿灰色长衫的男人正在清扫一尘不染的坟台。他就是似乎遗忘了所有过往的紫夜。
  洛儿曾祈求他留在自己身边,紫夜不理不踩。当她带着紫夜来到埋着玉梅的地方,紫夜再也不肯走了,只是用衣袖一遍遍地擦着刻着玉梅名字的墓碑。看那样子,又不向遗忘了往事。
  其时紫夜不曾遗忘过往,他清晰地记得倒晕过去的时候,玉梅费劲地说:“造化弄人,千错万错都因我贪杯、轻信人而误事,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不要怨恨洛儿,替我好好照顾她。”
  洛儿明白,小姨虽然死了,但是永远活在了紫夜的心里,永远不会遗忘。应该选择遗忘的,是自己。于是洛儿派人把这里的房子修整一新,又派来了两个仆人照顾紫夜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里,洛儿常想:人们要是都能学会遗忘一些东西,比如名利、贪得无厌……多一些理解和宽容……那么天下就不会有尔虞我诈、血雨腥风了,那样的世界该是多么祥和宁静,生活该会多么惬意和美呀!自己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活在记忆地痛苦和遗忘地艰难里了,自己多想拥有一片幸福的桃花源呀!
    六年级:2278110949

第五篇庵中晚思:楚游日记十六


【原文】

二十七日 平明行,舟多北向。二十里,抵祁阳东市,舟人复泊而市米,过午始行。不半里,江涨流横,众舟不前,遂泊于杨家坝,东市南尽处也。下午舟既泊,余乃同静闻渡杨家桥,共一里,入祁阳西门。北经四牌坊,东出东门外,又东北一里,为甘泉寺。泉一方,当寺前坡下,池方丈余,水溢其中,深仅尺许,味极淡冽,极似惠泉水。城东山陇缭饶,自北而南,两层成峡,泉出其中。寺东向,倚城外第一冈。殿前楹有吾郡宋邹忠公名浩,贬此地与蒋

第六篇庵中晚思: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佑(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一、家世生平
  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是宋代着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1056年(嘉佑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母在家乡病故。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二、风格思想
  1、诗
  苏轼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流传于后世的有2700多首。他的诗有一个最突出的主题:同情人民、关心生产。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脍炙人口。如《游金山寺》、《望湖楼醉书》、《望海楼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就细致地描绘了长江的夜色、江南的晴雨和西湖的胜景。《百步洪》、《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登州海市》等作品则逼真地描写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他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特点,还能写出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如:他在岭南写的农村景物诗就充分体现出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
  《黄州寒食诗帖跋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和普通自然的小景中领悟新意妙理,从而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琴诗》、《题西林壁》、《泗州僧伽塔》等就是即景寄意。还有一些诗满含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的精神。此外,苏轼还写过不少品诗、题画、鉴赏书法的诗歌,如《读孟郊诗》、《石苍舒醉墨堂》、《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等。
  2、词
  苏轼的词恰似北宋词坛的一阵清风,既影响了当代,又为词体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从现存的300多首词来看,苏轼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不仅用来写爱情、离别、旅游等,还用来描绘农村生活、报国壮志、贬居生涯等。他用笔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寄托自己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并在词中更多地倾入了自我个性。如《满江红》“江汉西来”就是一篇即景怀古的词,《定风纱》“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在徐州,他写的五首《浣溪纱》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描绘了白叟、黄童、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不同的农村人物。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22]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毫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23]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3、议论文
  苏轼散文中的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与《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一同被传诵为名篇。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力求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在文学创作方面倾注了毕生的精力,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在《答谢民师书》中,主张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更要敢于独创。他比较重视文学创作技巧的探讨,《答谢民师书》中写道“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这就触及到了文学创作的规律。他的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观,致使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具有独到的成就。
  4、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5、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三、代表作品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
  词作
  《少年游·去年相送》《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江南腊尽》《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
  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
  四、家庭成员
  苏序(祖父)苏洵(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程氏(母亲)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兄弟姐妹(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有三子三女,然长子苏景先与长女、次女早夭)
  苏八娘(姐姐)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苏辙(弟弟)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弗(妻)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苏轼四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王闰之(妻)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王朝云(妾)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后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子女苏迈,妻王弗所生
  苏迨,妻王闰之所生
  苏过,妻王闰之所生
  苏遁,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五、人物轶闻
  1、苏轼应考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2、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4、佛寺趣事
  苏轼很早接触佛教,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37]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5、苏轼与美食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佑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

第七篇庵中晚思: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佑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着有《范文正公文集》。
  一、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历10月1日),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先世

第八篇庵中晚思:姜夔简介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着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一、人物综述
  人物简介
  姜夔(jiāngkuí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mingyan/242696.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