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文章 > 【我们的千阙歌】我们的钱瑗

【我们的千阙歌】我们的钱瑗

时间:2019-06-14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xjwk.net--励志文章】

 我们的钱瑗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108022931
·条形码:97871080229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三联书店推出《我们仨》的续篇《我们的钱瑗》,讲述《我们仨》中的女儿钱瑗的一生。《我们的钱瑗》由杨绛以及钱瑗的继子、继女、师长学生、同事好友等合著。 在《我们仨》中,小名“圆圆”的钱瑗出场不多,但一个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孝顺谦和、富有情趣的钱瑗已经浮现在众人眼前,但杨绛的落笔点更多在于一家三口的亲情。因为不断有读者来信要求了解钱瑗更多的事情,于是,有了现在这本书。据悉,书中收有大量的钱瑗照片,每幅照片都有杨绛先生亲笔写下的说明文字,杨绛先生甚至称钱瑗为她“平生惟一杰作”。
作者简介 杨绛 (女, 1911~~) 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原名杨季康,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江苏无锡人,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长篇小说《洗澡》,译有《堂吉诃德》等。~
媒体推荐 书评
“理想总是十全十美的,而现实与理想相比,总是令人不能满意的,如果满意了,大约就没有追求了。” ——钱瑗
“刚正,像外正;爱教书,像爷爷。” ——钱钟书
“她的文体学教科书科学性、实用性强,是我所看到的此类教材中编写得最好的。……她对文体学的独特见解可以看出她的治学态度,由于有深入的研究,所以能够挑战权威。”
——吴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
——杨绛

编辑推荐 《我们的钱瑗》中杨绛先生和钱瑗前夫王德一生前同窗好友分别撰文讲述钱瑗这段婚姻始末,读者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家庭一段温暖而又辛酸的经历。另外,钱瑗的继子继女也在书中撰文回忆钱瑗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的家庭生活。 2003年,杨绛先生在三联书店推出的《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销量也达到50多万册。。

不过,这本书的出版更要归功于钱瑗的学生。因为她生前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治学严谨并开创了英语“文体学”,另外,她关怀学生,为人刚正,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友好的深深缅怀。她离世七年,她的两位香港学生回北师大,一位捐款一百万港元,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专辑》,钱瑗的学生和同事友好闻讯后,纷纷写文章纪念钱瑗,这本书便是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的。

除了对钱瑗生平的补记外,这本书还对她的婚姻生活作了澄清。因为《我们仨》中没有提及钱瑗夫婿,引发读者诸多猜测,而网络报章也有一些文章谈及其婚姻,但因各种原因有诸多不尽不实之处。

“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
——杨绛

“理想总是十全十美的,而现实与理想相比,总是令人不能满意的,如果满意了,大约就没有追求了。”
——钱瑗

“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
——钱钟书

“她的文体学教科书科学性、实用性强,是我所看到的此类教材中编写得最好的。……她对文体学的独特见解可以看出她的治学态度,由于有深入的研究,所以能够挑战权威。”
——吴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目录:
杨绎 尖兵钱瑗(代序)
钱碧湘 春风化雨落红伤情——祭钱瑗
陶洁 记钱瑗
吴冰 钱瑗——我的朋友,我的老师
钱青 化钱瑗
……
序言 尖兵钱瑗杨绛 钱瑗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尖兵,我原以为是女儿创的新鲜词儿,料想是一名小兵而又是好兵,反正不是什么将领或官长。她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就尽心竭力地当尖兵。
钱瑗是怎么样的尖兵,她的同学、同事和学生准比我更了解。
我们夫妇曾探讨女儿的个性。钱锺书说:“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我觉得这话很恰当。两位祖父迥不相同的性格,在钱瑗身上都很突出。
钱瑗坚强不屈,正直不阿。北师大曾和英国合作培养“英语教学”研究生。钱瑗常和英方管事人争执,怪他们派来的专家英语水平不高,不合北师大英语研究生的要求。结果英国大使请她晚宴,向她道歉,同时也请她说说她的计划和要求。钱瑗的回答头头是道,英大使听了点头称善。我听她讲了,也明白她是在建立一项有用的学科。
有一天,北师大将招待英国文化委员会派来的一位监管人。校内的英国专家听说这人已视察过许多中国的大学,脾气很大,总使人难堪,所以事先和钱瑗打招呼,说那人的严厉是“冲着我们”,叫钱瑗别介意。钱瑗不免也摆足了战斗的姿态。不料这位客人和钱瑗谈话之后非常和气,表示十二分的满意,说“全中国就是北师大一校把这个合作的项目办成功了”,接下慨叹说: “你们中国人太浪费,有了好成绩,不知推广。”钱瑗为这项工作获得学校颁发的一份奖状。她住进医院之前,交给妈妈三份奖状。我想她该是一名好的小兵,称得上尖兵。
钱瑗爱教书,也爱学生。她讲完课晚上回家,得挤车,半路还得倒车,到家该是很累了。可是往往到家来不及坐定,会有人来电话问这问那,电话还很长。有时晚饭后也有学生来找。钱瑗告诉我:她班上的研究生问题最多,没结婚的要结婚,结了婚的要离婚。婚姻问题对学习影响很大,她得认真对待。所以学生找她谈一切问题,她都耐心又细心地一一解答,从不厌倦。
我看出她对学生的了解和同情。
早年的学生她看作朋友,因为年龄差距不大。年轻的学生她当作儿女般关爱。有个淘气学生说: “假如我妈能像钱瑗老师这样,我就服她了。” 钱瑗教的文体学是一门繁重而枯燥的课,但她善用例句来解释问题,而选择的例句非常精彩,就把文体学教得生动有趣了。她上高中二年级时曾因病休学一年,当时我已调入文学研究所的外文组(后称社科院外文所),她常陪我上新北大(旧燕京)的图书馆去借书还书。她把我借的书读完一批又读一批,读了许多英国文学作品,这为她选择例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这许多例句都是她备课时随手拣来的,没留底稿。我曾看过她选的例句,都非常得体,也趣味无穷。钱瑗看到学生喜欢上她的课,就格外卖力,夜深还从各本书里找例句。她的毕业生找工作,大多受重视也受欢迎,她也当作自己的喜事向妈妈报喜。
钱瑗热心教书,关怀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她为人刚正,也得到学生和同事的推重。她去世的告别会上,学生和同事都悲伤得不能自制。钱瑗的确也走得太早了些。
如今钱瑗去世快七年半了。她默默无闻,说不上有什么成就,也不是名师,只是行伍问一名小兵。但是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竞成,没有虚度此生。做父母的痛惜“可造之材”未能成材,“读书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这只是出于父母心,不是智慧心。我们夫妇常说:但愿多一二知己,不要众多不相知的人闻名。人世间留下一个空名,让不相知、不相识的人信口品评,说长道短,有什么意思呢。钱瑗得免此厄,就是大幸;她还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友好的爱重缅怀,更是难得。我曾几次听说: “我们不会忘记钱瑗”,这话并非虚言。
“文革”期间钱瑗的学生张君仁强,忽从香港来,慨然向母校捐赠百万元,设立“钱瑗教育基金”,奖励并培养优秀教师。张君此举不仅得到学校的重视,也抚慰了一个妈妈的悲伤。他的同学好友是名编辑,想推出“纪念钱瑗小辑”,他们两人相约各写一篇。钱瑗的学生和同事友好闻讯后,纷纷写文章纪念钱瑗,没几天就写出好多篇。我心上温暖,也应邀写了这篇小文。
2004年8月20日
后记 时光流逝,钱瑗去世已有八年,但亲友师生心中的钱瑗并没有随着时光一同消失。
去年9月,钱瑗的两位香港学生特回北师大母校,一位捐助100万港币建立“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特辑》,在香港文化界引起了很大关注。许多钱瑗的朋友学生闻讯纷纷来信来文,要求参与。为此,三联书店在《香港文学》已刊的10篇文章的基础上,又增集了17篇文稿,并请得杨绛先生同意,把她的《尖兵钱瑗》一文作为代序,结集出版。
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钱瑗真诚和积极的一生,相信将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激励、认真的思索和深深的敬意。
2005年4月15日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274574.html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