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励志 > 励志电影 >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7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7篇

时间:2018-10-18 来源:励志电影 点击:

【www.xjwk.net--励志电影】

(1)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世人桃花隔云端(一)_1200字


  世有桃花隔云端,花浓叠香娇鬓浅。
  游人踏青红无数,漫铺嫩草台阶软。风吹娉婷娥姿秀,雨润锦簇迷人眼。春色三分占其二,莺燕啼语啭花间。这是我为桃花写的诗,名为《咏桃》,是看了那本《世有桃花》有感而发的。历代文人不知写过了多少关于桃花的诗歌,他们赞颂桃之明媚,桃之简灵,桃之妖艳,桃之风流……正如安意如所说,外国人很容易了解松竹梅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象征,但桃花却不是,桃花有风流俗艳的一面,亦有刚烈忠贞的意义,因此,桃花所蕴藏的情感不是一言片语能道破的。
  提起桃花这词,我第一个想起的不是诗词,而是那个梦幻般的桃花源。武陵溪,花开花落,那绚烂的桃花绮丽而安和,一片片,一簇簇,满山遍野,像一块夺目的织锦瑟瑟映江,桃花,明艳犹如闺中少女初长成,眉颦羞涩,回眸的淡淡一笑便唤起了前世的记忆。在桃花的相遮下,有一个村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村民勤劳,孩童无邪。你瞧,有女子浣纱于溪边,她眉目清秀,是这灵秀山水滋养出来的妙龄女子,明眸顾盼,秋水为骨,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流水潺潺,心空如谷。这样的地方在这个繁华闹市已经非常少见了,但还是还有一些地方,拥有这些风味。譬如南浔古镇,乌镇,亦或是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听听这些名字,它们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像经过千年的寻觅后打开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里面有熟悉的檀木香,使人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眼眸里的眸光也随之柔和了。余韵袅袅,情思难绝。我没有去过江南,但我想,当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去这个地方看看,如果可以,还可以长期浸泡在这恬淡如水的世界中,聆听吴侬细语,坐上一叶悠悠的渔船,那船上放着依依呀呀的昆曲,妩媚幽怨柔情无限。有时,提前当当养老族也不错,毕竟在这样一个美的地方。江南古镇的巷子是最别有风韵的,在那里,我可以更真切地贴近历史,感受到沧桑。青石板上刻着深深浅浅的印记,像是用鞭子鞭出来的,那是岁月的皱纹。巷子窄窄,巷子深深,高墙粉白,黛瓦黑密。风过也,飘落杏花雨点点,痒酥酥,有些冰凉。我虽为女子,也同样希望在这样一个地方,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漂过太息般的目光,她的背影,纤弱,纤长。她的肌肤,如玉,如霜。她的冷漠,高傲凄茫。她是像墨玉一样的人,缺少了墨玉一样的烈刚。她不是金陵十三钗之首,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女子。我甚至认为,江南的巷子要是少了戴望舒笔下的这位丁香姑娘,就少了一份愁怨,我们,也就少了一缕惆怅。我一直对西湖没有好感,她有太多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繁华,相比之下,我对古镇、对苏州园林的喜爱要更多些,因为那是一个世外桃源,身处此地,心境悠闲。
 
    四川省仪陇县新政实验学校初一:陈艾迪

(2)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战俘、部队、记忆_2000字

  ——读《将军的部队》有感又是一年读书季,今年看的是《将军的部队》。
  这是一部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短篇小说集,一共有八篇,分别是杨金远的《官司》、艾伟的《战俘》、阿成的《赵一曼女士》、尤凤伟的《木兰从军》、李浩的《将军的部队》、凡一平的《理发师》、薛忆沩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战俘》和《将军的部队》。
  《战俘》这部作品发表时的初名是《中篇1或短篇2》。也就是说,这篇小说可以拆成两个部分,《俘虏》和《忠诚》。《俘虏》主要讲述了侦察兵“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俘到后来逃脱的故事,这期间美国军队里看管俘虏的托马斯对战俘很好,还开导“我”,帮“我”克服了自杀的念头;《忠诚》则讲述了“我”回到部队以后的故事,“我”回到“我们”的部队,首先是“我”对组织的忠诚受到了考验,“我”认为自己对组织是忠诚的却不想诚实地告诉组织“我”被俘虏了,因为那样便意味着耻辱与可疑的“变节”,于是“我”变成了同志们的怀疑对象。但偏偏是这个时候,被“我”枪杀的托马斯侥幸逃过一死反成了“我们”的俘虏,“我”则成了看管俘虏的人。“我”和托马斯身份的调换让“我”极为不安,战俘们说的又是“我”不懂的英语,所以“我”唯恐托马斯告诉其他人“我”认识他,就对战俘百般虐待,甚至割下了托马斯的舌头。
  托马斯是个那么天真善良的人,他对“我”的关怀早已超越了他们之间的敌对立场,而“我”却自认心安理得地对着他,扣下了扳机。托马斯曾经说过,他之所以来管战俘是因为他不想杀人,如果让他杀人的话他会疯的,他的结局也正是应验了他的这句话,即使他已经对逃跑的俘虏起了杀心,却依然在看见“我”眼中一瞬的柔软之后放松下来。但下一刻,血液飞溅。他天真的眼睛中充斥着惊愕与疑问,大概是不明白为什么“我”在放松以后还是开了枪。而“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开了枪……而且开完枪以后并没有感到不安,还对托马斯表示了不屑和鄙视:“你这个美帝国主义走狗,资产阶级下流坯,我代表人民处决你。”
  ……
  最后“我”终于遵循自己的本心,在被美军包围以后放走了托马斯,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读完以后,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各种情绪混合在一起的感觉,里面有对“我”的无法理解、对托马斯的怜惜和对“我”的情态侧面反映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人民思想的……那种介于理解和不理解之间的感觉,当然还有对战争的……也不能说是深恶痛绝,最合适的词应该是厌恶和悲哀。
  至于《将军的部队》……一提到将军,通常都会被塑造成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而这部则不同。这部小说中的将军是个慈祥的老人,总是以一个类似于眺望的动作回忆着自己的过往。已是迟暮的将军仍是喜欢一块块地把那两大箱木牌摆开,回忆着在部队中的生活,那些属下,自己的坐骑,自己的武器,一件件事,一个个人,一匹匹战马,一把把刀枪,都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缭绕着久久不会被忘怀。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以前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话:每个人的死亡都会有三次。第一次是他的心跳、呼吸和脉搏停止了,那么这个人在生物学上被判定了死亡。第二次是在他的葬礼或追悼会上,有人哭着,有人念着悼词。从这以后,社会上就没有他的地位了,也就是说,他在社会上死亡了。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记得他、知道他曾存在的最后一个人死亡的时候,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他就是真的死了。将军不就是个这样的人么?如果将军也死了,或许就没有人记得他的那些朋友了……
  是战争造就了这一切,造成了一个老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木牌去怀念自己的朋友,直到木牌从白色变成暗灰色。
  正如文后简评所说的——“在一个远离了战争硝烟的和平时代,迟暮的将军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部队’——两只巨大的木箱里上千块灰暗的木牌。每一块木牌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块木牌都曾经有自己的故事。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将军,一遍一遍的将木牌取出、抚摸、倾听和诉说。穿越幽暗的历史隧道,他看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士兵们作战的英勇,而是一些‘微小的细节’”。
  战争……
  战争并非诗意的狂想,它的沉重可能让人负担不起……即使历史上对战争的评价是“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但是道德、伦理、环境,无一不昭示着战争之弊。套用一句宣传标语:“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回首战争,我们会发现,世界历史有多长,战争就有多长。正义的,不正义的,大的,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战争。上几辈的老人们,大多都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战争给他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无法弥合的伤口,和他们对话就可以感受到他们话语间弥漫着的,深深的战争的残酷。
  所以我庆幸并珍惜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还算和平的时代——以史为鉴,铭记战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高一:夏恩曦

(3)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首个国家公祭日感悟

  xx年12月13日,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六,然而七十七年前的同一天,给这个日子刻上了血色的印痕。长达六周,30万人死难,南京之殇,中国之痛。
  侵华日军南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上午10点,国家公祭日在这里举行。xx总书记在这里发表了讲话: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自古就有祭祀的传统,陆游在《示儿》诗中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30万死难者的吊念,是对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死难者的祭奠,是对一段血泪历史不能忘却的纪念,是对战争的控诉,是对和平的呼唤,是对历史的尊重,是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凝心聚力。是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和平大钟”悠远的钟声里,3000只和平鸽振翅的羽翼声中,是我们对难者的追思,也是对幸存者的告慰。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战争的受难者,也是活的历史见证者。据了解,南京市87年首次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统计,记录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名。1997年再次进行统计时,在世的幸存者只有1200名。xx年,大屠杀
  幸存者急剧减少到400多名。到今年在世幸存者已不足200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仅xx年1月至今,已有21人陆续离世。 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来说,她的“家”一半刻在纪念馆“哭墙”上,一半在现实中。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闯进她位于新路口5号的家中,转瞬之间,8岁的夏淑琴失去了7位亲人。如今,已是四代同堂的老人感慨地表示,“国家举行公祭仪式,是对死难亲人、同胞最好的慰藉,希望后辈们都能记住历史,坚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都想过安稳,太平的好日子”,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12月10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之联合国人权机构公开信”发布会上的讲话。看到电视上讲述那段血色历史的幸存者们,我想到了《金陵十三钗》里的一句话:我这样看见你,就仿佛看见你经历的一切。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就像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要表达的: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愿强大的祖国,我生长的地方,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处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4)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读书真让我着迷_750字

  在我的书架上,“住”着许多的书,它们性格不同,有的生动感人,有的豪爽干脆,有的风花雪月……
  我最喜欢夜深人静时打开台灯,到书海去做孤独的跋涉者。很快,我就可以与不同的伟人畅谈一会儿:与列宁聊一些关于哲学的话题;与列夫·托尔斯泰对话几回;与李白“对饮成三人”……
  《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思母心切的化身;《神奇的太阳花女孩》让我看到了友谊的真谛;《谁陪我跳最后一支舞》使我明白了自信的力量。
  读书之乐陶陶;读书之乐悠悠;读书之众乐乐;读书之众悠悠。
  回望过去,战马厮杀,人仰马翻,如血似的残阳是进军的号角。《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现了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史记》向我们描绘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重要历史;《水浒传》向我们出示了一幅宋代时期的生活画卷;《红楼梦》向我们述说了金陵十三钗的命运;《金梅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追爱之旅……在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黑暗中诸葛亮那双明亮担忧的眼神;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悲伤感人的古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读的书不能说是太多,也不可以说太少。因为我们有幸可以看到古人流传至今的古文、典籍,所以我常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些书籍中包含着作者的心志和精粹的中华文化。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是啊,读书的确是我最大的快乐!年幼的我经常需要点读机读童话故事才能入睡。长大了,我对书的渴望更加强烈,我开始在报亭里寻找我要看的书;我开始对身边的大人开口”乞书“;我开始泡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地看书。
  书籍像一丝甘甜的清泉流进我干渴的心灵,给予我心灵的滋润;书籍像一个指明灯,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给予我希望;书籍像一座桥,贯穿了古今沟通了中西,让我从无知的彼岸到达知识的海洋……
  读书真让我着迷!
    六年级:林可佳

(5)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读《红楼梦》有感_5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六年级:王妃凤凰

(6)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豆蔻年华》读后感_1200字

  我的书架里放置了很多书,但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豆蔻年华》,作者用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了一幅幅豆蔻年华少女的画,让我看的如痴如醉。
  本书主讲一个住在南角乡的女孩儿姚小禾,她的成绩优异,幸运的考上了南京市里的一所名牌高中——金陵中学。但她的好朋友山妹子却因为没考好连县中也没进,她的家人不让她继续读书了。姚小禾也为这件事感到不愉快,她为山妹子不幸而感到悲伤。到了城里以后,她结识了一个大方活泼的女孩,叫曹咪咪。曹咪咪不但没有歧视姚小禾是山里人,还帮她走过了刚入城里的不适应。但有另一个女孩张娣因为嫉妒姚小禾成绩好,长得俊,做出了一些令姚小禾不舒服的事,但最终在班主任“下雨”老师的指导下,解开了心结,成为了好朋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关于下雨老师的。下雨老师原名夏雨,他的感情问题备受中学生们的关注。他的女友原是大学同学,是一个即会和他谈弗洛伊德又会烧黄花鱼的实干派女青年,但最后她嫌他是个教书匠待遇低不干了。后来,在“Z”字形自行车计划的帮助下,他结识了导演鲁曼。两人相识并相爱,但结果是不完美的,鲁曼选择去了美国深造,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未完待续。
  让我影响最深的片段是姚小禾与曹咪咪闹变扭。这件事情是因为姚小禾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在一次小考中超越的英语课代表曹咪咪。姚小禾在拿到试卷后的第一反应是问曹咪咪的成绩。但曹咪咪觉得反感极了,便给姚小禾就留下了一个冷冷的背影,不但如此还与和姚小禾关系不好的张娣做出一副友好样,表示从此和姚小禾绝交,和张娣做朋友。其实曹咪咪很讨厌张娣的装腔作势,她和张娣好不过是气气姚小禾罢了。姚小禾觉得她没做错什么,反倒是曹咪咪要向她道歉求和。而曹咪咪觉得姚小禾应该千方百计的来搭话。这样一来,两个人闹得关系更僵了。好在最后,姚小禾与曹咪咪互相吐露心声,最终和解。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生活。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她很要强,每件事情都要比我好才肯甘心,我觉得她是我的好闺蜜就让让她罢了。有几次妈妈看到我的成绩下滑,便给我报了一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的效果很好,我的成绩一下上去了。她看到我比她好后,很不甘心,问我有没有报补习班。我不想什么事都告诉她,就说了没有。但她不知道从哪得来的消息,竟然知道了我报了补习班。然后就认为我欺骗了她,一下子和我闹僵了,还和别人说各种我的坏话。我一下子生气了,放学我找到她,对她说:“我报不报补习班是我的自由,就算我比你好也是我努力的结果,你为什么非要我比你差,我们来个公平竞争不行吗?”她也来气了,一下子又说了我很多。这一来,我是真的和她绝交了。
  《豆蔻年华》让我了解到了友谊的真谛,让我明白了看人不能只看片面,要全面。一本好书如一位良师,会给你的心灵补充能量!
    初一:高上雅

(7)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读《红楼梦》有感_900字


  中国有四大名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四月宝鉴》等。《红楼梦》成书于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红楼梦》一共有120回,前80回由中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着,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红楼梦》还多次被改拍成电影,最早是在1927年,最近是在2010年,一部比一部拍的好。《红楼梦》后四十回有10多种续写,可见,《红楼梦》是多么得受欢迎啊!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红楼梦》还被好多着名的人评价过呢,有毛泽东,鲁迅等,又可见,《红楼梦》是多么的精彩啊!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的邮箱***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港中学初一:杨鑫怡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lizhi/189675.html

上一篇:黄土地影评4篇
下一篇:观后感800字3篇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