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香蕉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 范文正公文集序9篇

范文正公文集序9篇

时间:2018-11-05 来源:行政公文 点击:

【www.xjwk.net--行政公文】

(1) [范文正公文集序]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佑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着有《范文正公文集》。
  一、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历10月1日),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先世

(2) [范文正公文集序]佚文篇

?
【题解】
本篇以汉武帝时发现散佚的儒家经书为话题,叙述了秦汉时期文章的盛衰史。他把儒家经书的存亡说成是文化盛衰的标志,并以此指责秦始皇“燔五经”是“厥辜深重”,颂扬了汉代“诏求亡失”的儒家经书和“经书并修”的崇儒做法。因本文着重谈论朝廷如何用力征求亡佚的文书经籍,故篇名“佚文”。王充以“皆论他事,不颂主上”为理由对先秦诸子的著作加以贬斥,极力推崇那些“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非徒讽古经、续故文”的文人,并说他的《论衡》的宗旨就是“疾虚妄”,是“颂上恢国”之作,而他自己则是这样的鸿笔之臣。
【原文】
61·1孝武皇帝封弟为鲁恭王。恭王坏孔子宅以为宫,得佚《尚书》百篇、《礼》三百、《春秋》三十篇、《论语》二十一篇,

(3) [范文正公文集序]名家名篇:欧阳修

  人物评传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而孤,有贤母荻杆画地育教。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令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以景抒怀,平易流畅、委婉曲折。苏洵《上欧阳内翰书》评其文为“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其诗主要有《食糟民》、《南獠》、《生杳子·无夕》、《画眉鸟》、《戏答元珍》等,意境别颖,清丽秀美,耐人寻味。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评:“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其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传世名篇
  朋党论
  【题解】
  见《欧阳文忠公文集》。此乃奏章,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时夏竦、吕夷简因欧阳修等弹劾而先后罢相,范仲淹、韩琦、富弼执政,史称“庆历新政”。夏竦等攻击范仲淹等为“朋党”,亦牵涉作者。作者时在谏院,因上此章。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

(4) [范文正公文集序]高中语文第二册文学常识汇总


  小编导语:关于文学常识,你有没有自己总结过文学常识呢?关于初唐四杰,关于唐宋八大家,你都知道各代表着是什么吗?小编特别为你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第二册的文学常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钱钟书(1910

(5) [范文正公文集序]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
  一、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出生贫寒
  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1029)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来年(1030)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1]1030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仕途生涯
  步入官场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成了他的恩师胥偃的女婿。
  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当时他的领导是一位着名的前朝贵族,钱惟演。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吴越国,钱惟演就是末代吴越王钱

(6) [范文正公文集序]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一、人物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三、历史年表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佑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范成大任建康(今南京)知府,至淳熙十年(1183)离任。在建康任上,"秦淮调拨军储米20万石赈济饥民","将富余的财政收入为下户代缴秋苗和丁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四、相关荣誉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

(7) [范文正公文集序]卷十四·次山谢表


洪迈

【原文】

元次山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其序云:“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期限者罪至贬削’。于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吾将静以安人,待罪而已。”其辞甚苦,大略云:“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催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又《贼退示官吏》一篇,言贼攻永破邵,不犯此州,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其诗云:“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二诗忧民惨切如此。故杜老以为:“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天下少安,立可待矣。”遂有“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之句。今《次山集》中,载其《谢上表》两通,其一云:“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若不清廉,以身率下;若不变通,以救时须,则乱将作矣。臣料今日州县堪征税者无几,已破败者实多,百姓恋坟墓者盖少,思流亡者乃众,则刺史宜精选谨择以委任之,固不可拘限官次,得之货贿出之权门者也。”其二云:“今四方兵革未宁,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刻日多,实不合使凶庸贪猥之徒,凡弱下愚之类,以货赂权势,而为州县长官。”观次山表语,但因谢上而能极论民穷吏恶,劝天子以精择长吏,有谢表以来,未之见也。世人以杜老褒激之故,或稍诵其诗,以《中兴颂》故诵其文,不闻有称其表者,予是以备录之,以风后之君子。次山临道州,岁在癸卯,唐代宗初元广德也。

【译文】

元次山任道州刺史,作《 春陵行》
,序文说:“道州原有人口四万多户,经历战乱之后,还不到四千户,多半承担不起赋税。到任不足五十天,接到上司催交赋税的公文二百多封,都说‘误了期限的降职免官。’啊呀!如果全部接受这些命令,州县就会破乱不堪,当刺史的怎能逃避罪责?如果不接受命令,又当即犯下罪过。我不打算采取什么行动,好让百姓安定下来,自己只不过等着惩罚罢了。”《
春陵行》
言词十分凄苦,的大意是:“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催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又有《
贼退示官吏》
一首,序文说西原少数民族叛军(实为起义军)进攻永州,攻破邵州,却不进犯道州,大概是可怜此州又小又穷吧,长官们怎么忍心苛刻征收呢?诗中说:“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两首诗如此为民忧虑、悲伤恳切,所以杜甫在《
同元使君春陵行》
序中说:“今盗贼没有平息,了解民众疾苦,能有象元结这样的十几个人,分散到各地作地方长官,全国逐渐安定的局面,可以很快到来。”于是,诗中有了“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这样的句子。现在《
次山集》 中,收入他的《 谢上表》
两通,其中一通说:“今天当刺史的,如果没有军事才能来制止暴乱,没有文才来解救疲困,不能清正廉洁给下属作榜样,不会灵活变通来补救当前的急需,那么祸乱就必将发生。臣估计如今各州县负担得起赋税的很少,已经破产败落的太多,百姓依恋祖籍故土的不多,打算流浪他乡的却不少,那么刺史就应该精细认真地挑选和委派,当然不能受本人原有官阶的限制,或只凭得到多少赌赂,是否出自豪门望族。”另一通说:“现在到处战乱尚未止息,赋税征收不上,百姓流离失所日益严重,官府对百姓欺凌刻薄愈加增多,实在不该让凶残、庸俗、贪婪、卑鄙之辈、平庸儒弱、智能低下这类人,凭着行贿的办法,依仗权势,担任州县的长官。”看次山上表中的话,只是通过向皇上致谢而能透彻论述百姓穷困、官吏凶恶的清况,规劝天子精心选择地方长官,自有谢表以来,还没有见过这种写法,人们因为杜甫表彰的缘故,或许多少读过些元结的诗,因为《中兴颂》
的缘故诵读他的文章,却不见有称道他上表的,我因此全抄录下来,拿它感化后代的君子。次山赴道州上任,是癸卯年(公元763 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8) [范文正公文集序]卷二·朋友宾主

【原文】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

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

民之失施,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

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

(9) [范文正公文集序]李贺简介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
  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一、人物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

本文来源:http://www.xjwk.net/fanwen/226363.html

上一篇:一事一文8篇
下一篇:池上意思7篇

扩展阅读文章

香蕉文库网 http://www.xjwk.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香蕉文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